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上海市民急切期盼這項資源能被管理得更好。3月22日至24日,本報刊發系列民生調查《三問申城垃圾分類》,引起社會熱議。4月3日,本報召開的“上海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座談會”上,市民、基層組織、環保人士、政府部門等各界代表也對上海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真誠建議。
市民的期盼,有了回應。昨天,《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爐,明確今后三年本市垃圾分類體系的建設目標和具體操作方式。對于之前市民提到的種種疑慮,行動計劃明確要堅持“四分類”和堅決杜絕“混裝混運”。
居民家庭“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
有些市民認為,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缺“穩”。對此,計劃明確,全市居民家庭要堅持實行“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的“四分類”標準,即嚴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濕兩分類,鼓勵資源回收。今年全市所有企事業單位全面實行垃圾分類投放,靜安、長寧、楊浦、松江、奉賢、崇明6區和其余各區2個街道(鎮)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全市干垃圾末端處理量控制在2.14萬噸/日以下,濕垃圾分類處理量達到3480噸/日以上,兩網融合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量達到660噸/日以上。
明年,黃浦、徐匯、普陀、閔行、嘉定、金山6區及浦東、虹口、寶山、青浦50%以上的街道(鎮)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70%以上居住區垃圾分類實效達標。干垃圾末端處理量控制在1.97萬噸/日以下,濕垃圾分類處理量達到4880噸/日以上,兩網融合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量達到900噸/日以上。
2020年,全市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90%以上居住區實現垃圾分類實效達標。全市干垃圾處理量控制在1.81萬噸/日以下,濕垃圾分類處理量達到6300噸/日以上,兩網融合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量達到1100噸/日以上。
濕垃圾車將穿上不同“衣裳”
座談會上,不少居民提到前端分類了,后端卻看到“混裝混運”。對此,計劃明確今后將為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穿上不同顏色的“新衣裳”。今年將噴涂400余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全市濕垃圾專用車達640輛。明后兩年,濕垃圾專用車將分別達780輛和920輛。
分類收運的中轉設施也將全面改造。今年,41座大型中轉站實現“干、濕”垃圾分類轉運,市屬中轉碼頭設置45只濕垃圾專用集裝箱。到2020年,濕垃圾專用箱數量將達180只。
本報《三問》此前提出,可回收物出路不明,低值可回收物很難找到人回收。計劃明確,可回收物專項收運系統將重構,今年要建成2000個回收網點、109座中轉站和10個集散場。到2020年,要建成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
分類投放和收運,最終是為了分類處理。明年本市干垃圾焚燒處置能力要達1.93萬噸/日,濕垃圾處理能力達4300噸/日。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達3.28萬噸/日以上,其中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7000噸/日。
建立垃圾混裝混運監督舉報平臺
在本報垃圾分類系列報道中,對全市公共場所的垃圾分類容器進行了“地毯式”大調研,發現分類標識不清,區與區之間似有“各自為政”之嫌。而不少小區的“定時定點”投放也是形同虛設。對此,行動計劃明確,要落實公共場所和居住區分類容器和垃圾箱房改造,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和綠色賬戶規范管理。規范家庭用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商場、超市等要售賣符合本市標準的垃圾容器和垃圾袋。
本報報道提出,“帶頭大哥”的缺失和物業的“缺位”,是居民區垃圾分類推行難的原因之一。對此,計劃明確了屬地政府、物業或業主自治組織等方面的責任。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將建立面向公眾的垃圾分類混裝混運監督舉報平臺,以及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與收運作業單位的雙向監督機制。對率先實現整區域年度達標目標的區,給予扶持政策,對達到年度目標的給予持續性鼓勵,并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垃圾箱房建設標準。
從國外先進經驗來看,垃圾分類要真正達到效果,離不開法治保障。行動計劃明確,要加快開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建立多部門協同執法機制,組織開展對全程分類的執法檢查。強化監督管理機制,提升社會分類意識。
對此,副市長時光輝指出,要明確并堅持四分類,按照“一嚴禁、兩分類、一鼓勵”推進居民家庭垃圾分類;理清四分類標準之間的邏輯關系;堅持源頭分類;加快推進公共場所和居住區分類容器和垃圾箱房的改造。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视频国产在线2020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