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關注垃圾議題的NGO,宜居廣州經常被邀請到各種場合去做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宣傳是很重要,它能提升人的意識,但只有宣傳卻無法帶來真正的改變。很多人問我們:“我知道垃圾分類很重要了,但我能怎么去做呢,很多條件都不完備呀。”如何在意識提升之上做多一些,去推動人行為的改變,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
因此,當萬科的朋友邀請我們在9月13日到萬科業主運動會的現場做宣傳時,我們拒絕了諸如垃圾分類游戲等的宣傳工作,而提出要在會場上真正推動居民來做分類。雖然只是3000多人一天的活動,但實踐證明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在這過程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在此和諸君逐一分享。
我們做了什么?
在最開始溝通的時候,我們從萬科朋友那里了解到,上一次的業主運動會已經在現場布設了分類桶,也有在會場廣播上提醒居民,但分類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我們也經常看到關于觀眾或參賽者隨地拋棄垃圾的報道。因此,我們把這次行動要解決的問題總結為兩點,并分析了它們的原因,如下。
在工作的落實上,有以下幾點不足:
1. 游泳館未在13號之前看場館并仔細考慮并確定桶點位置。在活動當天,因為考慮到人流量較少,只設置了兩個點,但由于場館過大,導致桶點離人群較遠;
2. 原來計劃用木架子把設置在桶點附近的指示KT板撐起來,但由于木架子最終未落實到位,我們只能把KT板貼在墻上。在部分場館,墻上的KT板辨識度不夠高,不太能被過往的居民看到;
3. 因為一些工作的拖延和播報人員的粗心,游泳館的會場廣播少了3次;
4.由于負責人安排不當,導致簽名板活動從下午才開始。
效果如何?
我們在四個場館(籃球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和游泳館)共做了100份問卷(有效問卷數量為86份),了解居民對垃圾分類要求、桶點位置的知曉度及對桶點工作人員的工作的評價(具體數據見微信)。問卷結果顯示,居民對垃圾分類要求和桶點位置都有較高的知曉率,都是78%。但根據我們在現場的觀察,仍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會把垃圾留在座位席或地面。
有巡場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反映,一些已經被提醒要去桶點做分類的業主依然把垃圾留在地面。有桶點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反映,經常來扔垃圾的不是居民,而是清潔工。清潔工們都非常勤快,隨時把居民留下的垃圾清理走,甚至居民還在旁邊的時候,也快速把他們身邊的垃圾清理走。清潔工的勤快,讓我們很難看到隨地亂扔的真實情況,也間接降低了居民自己處置自己產生的垃圾的責任感。在改變隨意留下垃圾上,我們還需做更多的努力。
那居民在桶點的分類情況又如何呢?據我們桶點的工作人員反映,大部分的居民還是愿意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做分類或是看著工作人員幫他們做分類,態度惡劣、扔完扭頭就走的人還是少數。整個分類過程,既有居民動手分,也有桶點工作人員的分揀。我們對最終的分類情況做了粗略的統計,如下。
注:
1. 籃球場和乒乓球館有部分塑料瓶被參賽或觀賽者放在地面上,塑料瓶多被清潔工收走,沒有進入最終的統計內。
2. 紙皮、膠袋、塑料飯盒等可回收物占的空間很大,但統計時并未壓縮體積,因此上述體積與實際體積相比會偏大。
3. 乒乓球館在統計之前沒有做好分揀工作,導致其他垃圾的體積偏大。賽事完全結束后我們做了一次完整的分揀,把其他垃圾里的紙皮、膠袋、塑料飯盒分離了出來,賣給了附近的收買佬。
雖然大部分居民都能配合,但要控制住所有的分類行為還是非常不容易,而一旦控制不住,就需要工作人員做大量的分揀工作。在這次活動中,居民拿來的垃圾成分很多,而且經常都是混裝的,譬如午餐的垃圾,就是一個肯德基紙盒里面包著雞骨頭、紙巾、塑料手套,甚至紙盒外還包著一個塑料袋。面對如此混雜的垃圾,即使是工作人員幫居民分,居民只是看,也非常考驗居民的耐心,考驗工作人員和居民溝通的技巧。如果遇上餐后的扔垃圾高峰期,十來個人同時涌來扔垃圾,工作人員就無法逐個講解,這就導致有部分居民隨意扔完就走,需要工作人員在后期做大量的分揀工作。面對高難度的指導工作,我們有些工作人員控制得非常好,能夠及時擋住居民,然后讓居民在仔細的講解下一步步地自己做分類。曾經有個居民跟工作人員抱怨:“怎么這么麻煩?”,我們的工作人員回答道:“扔垃圾本來就是一件麻煩的事。”
我們可以繼續提高工作人員的指導水平,但全靠人的講解顯然不是一個高效、聰明的方法,所以這里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甚至最后不用工作人員在桶邊就可以讓居民自覺做分類?我們需要承認的一個客觀事實是,現在大部分人都沒有分類的意識、習慣,甚至還缺乏知識。同時,我們只是單純在做一個活動的分類工作,不可能在前期大費周章地去培養這些東西。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多的東西來補上這些短板。
關于如何補上短板,大家可在未來探討得更多,在這里我們也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想法,是細化可回收物的類別。相比日常的家居生活,賽事活動產生的垃圾的種類相對較少,而且也很容易通過了解主辦方計劃派發的物資預測可能產生的垃圾種類。在設置桶具時,就可以為預計產生量較多的垃圾設定一個專門的桶具擺放,譬如塑料瓶。有人擔心這樣的分類標準和現在通行的分類標準不一樣,會讓居民混亂。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我們可以在標識上同時寫上“可回收物”,讓居民知道塑料瓶是可回收物。細化可回收物的類別有幾個好處,一是讓缺乏分類知識的居民更容易上手,居民可能不知道可回收物包括些什么,但一定知道塑料瓶是什么,二是減輕了后期分揀工作的工作量。了解可回收物回收的朋友都知道,在送去后端處理之前,收購站一定要按照材質的不同把各類廢品分得清清楚楚,PET材質的飲料瓶是一類,不同材質的塑料制品又是另一類。在前面分得越細,后面的活就越少。
第二個想法,是給桶具的垃圾類別起更容易讓居民懂的名字。上面提到的細化可回收物類別,其實也就是一個起更易懂的名字的過程,“塑料瓶”是比“可回收物”更容易懂的名字。同樣的道理,“剩飯剩菜”、“果皮果核”是比“廚余垃圾”更容易懂的名字。在制作桶具標識的時候,可以在上一行寫“剩飯剩菜、果皮果核”,在下一行寫“廚余垃圾”。
第三個想法,是使桶具標識更容易被居民看到。讓名字容易被居民理解之后,我們還要讓居民很容易看到這些名字。我們這次的標識都貼在桶身上,但桶具本身并不高,居民在往垃圾桶走來的過程中是很難注意到的。提醒居民要分類后,又需要居民往后退、低下頭,甚至彎下身,才能看到桶具的標識。我們認為桶具標識一定要足夠地高或通過其他方式讓它們非常的明顯,讓居民來的時候就能注意到。
第四個想法,是利用干凈的垃圾制造羊群效應。我們在桶點指導居民扔垃圾的時候發現,居民在看到滿桶是單類、較純凈的垃圾時判斷分類會更快,譬如當看到整個桶都是肯德基紙盒的時候,居民很快就反應過來,知道紙盒要放在這個桶里面。抓住這個心理,我們認為可在還沒人來扔垃圾的時候,就在不同的垃圾桶里放屬于這個桶的垃圾。居民看到后,就會學著扔。偶爾有人放錯了桶,桶點的工作人員立即把它們揀到對的桶,不讓錯誤的事情繼續發生。
第五個想法,是讓居民排隊扔垃圾。活動當天,我們發現在午餐后的扔垃圾高峰期,幾個人擠在3個桶前聽工作人員講解,后面來的人就會從側面突擊,把垃圾扔了就走,留下未分類的爛攤子讓工作人員去處理。在大學飯堂吃過飯、收拾過碗具的人都有這樣一個體驗,人多的時候,就要排隊去放碗放盆、扔垃圾。你跟著隊伍,先把勺子放在一個籮筐,再把筷子放在另一個籮筐,最后才倒掉廚余垃圾。這樣一個分類的過程一樣可以運用在大型賽事活動的垃圾分類上。工作人員指引,甚至用欄桿弄出一條隊列,讓大家從一個方向走到另一個方向,把不同的垃圾放在不同的桶里。
更多的經驗之談
除了上述的五個想法,我們還想跟大家分享更多干貨。
1.不要忘記了吃飯好去處!
對于會安排午餐的活動,一定要在布設桶點之前就了解派餐點的位置,并且考察周圍陰涼、有座位的地方,這些地方很容易成為人們吃飯的地點,需要在附近布設桶點。
2. 壓實后再測算體積。
如果你要測算一天下來的垃圾產量,又沒辦法去每樣稱重,只能靠肉眼去估算體積,那就要先壓實紙皮、塑料袋、塑料飯盒等非常占體積的物品,再去看體積,不然會有較大的誤差。
3. 一定要為每類垃圾對接好去處。
如果你以為塑料瓶、易拉罐等高價值可回收物讓場館清潔工拿去賣就可以,你就錯了!這次活動的清潔工作由萬科請的清潔公司做,清潔公司就用一輛小面包車載著十來個清潔工來到現場,車上根本就沒地方放下巨量的塑料瓶。后來我們到處聯絡,才把所有的可回收物賣給了附近的收買佬。為分出來的每類垃圾對接好去處非常重要,不然所有的分類工作都等于白忙活,因此建議一定要提前跟各個對接方溝通好,確認他們能收的垃圾和能收的量,最好還聯系一些備用的對接方,以應對原本的對接方因突發情況來不了現場。
4. 給所有負責指導居民分類的工作人員統一分類的方法。
一些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譬如紙太臟了就不是可回收物了,是其他垃圾。在最開始的時候,根據預測會產生的垃圾種類和對接方的能力,統一分類的方法。
5.從源頭控制垃圾的產生。
大型活動產生的垃圾一部分來自于主辦方派發的各種物品,例如支裝水、午餐。如果你們和主辦方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那就提前了解他們計劃要派發的物資,并建議購買垃圾產生量更少、材質成分更單一的物品。本次活動訂購的是肯德基的食物,在一個紙盒里面,既有食物,還有紙巾和塑料手套。這樣的垃圾產生量就很巨大,并且由于成分復雜,要引導居民做分類非常的困難。
致謝!
在這里,我們要感謝18位志愿者和萬科物業。這18位志愿者不是被“雇傭”的志愿者,他們只拿了15元的交通補貼,卻為這次活動貢獻了8個小時的辛苦勞動。而萬科物業則把分出的廚余送到萬科藍山社區的廚余處理機進行處理,向業主做了前期的宣傳,購置了桶點的指示牌。在推動垃圾分類的路上,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志愿者感想摘錄 這場運動會的一餐午餐,就已經產生了那么多的飯盒還有包裝紙盒。這不禁引人深思。飯盒的使用時間也就是吃飯的那十幾分鐘,它的價值也就僅此而已。在后續把它回收再利用,又需要多少時間?這是我想知道的。肯德基這種遍布全球的快餐店,他們是怎樣看待自己生產出來的紙盒,在短短的使用時間后就變成了垃圾。他們是否會愿意去做好包裝紙盒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亦或者是減少食物包裝?作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他們是否應該擔起對環境的責任。 我希望大家并不能因為某些群眾的冷漠而減少了要保護我們環境的熱情。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懂得了垃圾分類不容易,這以后,我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會參加更多的環保活動。在這里輸入你的內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鍵把所有文字刪除,請保留一個或者用鼠標選取后直接輸入,防止格式錯亂。 另一個令我感觸很深的是大家的節約水資源意識實在淡薄,有多少礦泉水瓶還剩一半以上的水就被無情地丟擲在地上,要么被人傾倒而出,撿得空瓶賣錢去,要么連瓶帶水投入垃圾桶的懷抱!為何?看著那白花花的水被糟蹋,我們于心何忍?!有人說,那要怎么辦?每一次活動,每一次會議,都會留下大量剩余的水瓶,又有誰去認領?因為長得都一樣!這是不爭的事實!那為什么不可以有個“小心思”,就有人把塑料瓶的包裝膜撕掉以便識別,還有人寫字以做標記,這樣的事對一人而言不難,對人山人海的活動而言,這是何等難事!我甚至想,當清潔工人在撿拾盛有水的瓶子時,收集起來倒入一個固定的地方,或是用于清潔,或是用于廁所用水,這又可以省下多少水?在這里輸入你的內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鍵把所有文字刪除,請保留一個或者用鼠標選取后直接輸入,防止格式錯亂。 清潔工不肯回收的可回收垃圾我提了比較遠,手確有些費力,但心卻很踏實,因為看到有那么多的90后新生代積極投身環保公益,就算累點也開心啊。在這里輸入你的內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鍵把所有文字刪除,請保留一個或者用鼠標選取后直接輸入,防止格式錯亂。
|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 | 性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