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12月,原國家建設部下發文件《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起,全國各地加快了市政公用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市政運行效率。將原有的環衛事業單位管理一律改制成市場化外包運作,迄今已15年。
在廣州市,過去幾年中,市場化的外包運作,給環衛行業帶來極大挑戰。外包公司給付薪水過低,環衛工集體糾紛發生多起,促使市政管理者意識到環衛用工體制的問題所在,并做出積極的改變。
廣州:環衛用工體制亂象
在廣州,環衛工主要以外地人口組成,女性占絕大多數,年齡結構偏大,基本處于35-50歲之間,且文化程度偏低。這個以外地工人為主的環衛群體中,很多人不得不蜷縮在鬧市的角落,與老鄉、同事共同蝸居在城中村。在每周五天的基本工資之外,環衛工每周一或兩天的加班所得(大概占工資的35-40%),是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支持他們在城市的昂貴支出和在農村的家庭生計。
2015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情況調研報告指出,整個廣州市共需環衛保潔經費約29億元,但實際投入僅約19.5億元,缺口近10個億,有超過3/4的區沒有滿足經費所需;同時,一線環衛工人的缺口為5000人,而當年廣州市環衛工人總數為4.5萬人,缺額比例為10%。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工人都被要求每天完成超乎標準總量的路段清潔工作,否則無法按時下班。為此,很多環衛工人不得不在凌晨早于上班時間開始工作,以完成額外的工作量;但這些增加的工作量,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拉長費”補貼;凡遇上節假日或衛生檢查,工人的工作時間也被相應延長。
廣州市早在1990年代就開始嘗試探索市場化之路,并于2004年正式開放環衛市場,吸納私有資本加入市政環衛行業。然而,就像2005年《羊城晚報》的一篇報道中,一位海珠區環衛局的領導所稱,“環衛市場化的原則是’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服務’”,環衛行業的市場化改革,以“價低者得”的方式,引入大批保潔外包公司,但政府的財政投入卻不足以覆蓋用工成本,變相使得外包公司通過“吃人頭費”來減少人工、延長環衛工工作時間、增加人均清掃面積、縮減或取消環衛福利,甚至不買、少買或異地購買“五險一金”,以此達到降低成本牟利目的。也因為如此,催生了自2012年底到2014年間,多起連續的廣州環衛工停工風波。
2012年12月至2013年初,廣州市各區發生了6起環衛工勞資糾紛。其中工人訴求基本相似,集中在工資待遇過低方面,因到手月薪1600元左右(當時番禺區僅800多元),諸多工人不得不靠額外兼職維持生活。此外,工人的環衛津貼、年終獎金、節日福利等等,因為市場化改制,不斷被外包公司削減甚至取消;法律規定強制繳納的五險一金也沒有保障,很多公司通過派遣公司給環衛工異地購買五險一金,甚至不買的情況也頻頻發生;外包公司縮減人手,增加每個工人負擔的保潔任務,卻沒有任何補償;公司以罰代管,惡意克扣環衛工工資。
|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在线深夜AV免费永久观看 | 日韩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色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