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金華經驗” 破解“垃圾圍城”困局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與霧霾一樣,“垃圾圍城”已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環境問題。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科學處理,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垃圾處置的重要課題。自2014年始,浙江省金華市大力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并在100%的鄉鎮、98%的行政村進行有效的實施和運行,成功摸索出一套農民可接受、財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廣、長期可持續的農村垃圾分類的金華經驗,解決了垃圾減量無害化處理難題,切實破解垃圾圍城困局。在浙江,垃圾分類與美麗鄉村建設、治水拆違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形成獨有的農村綜合環境治理實踐,走出了一條有浙江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201612月住建部下發了《關于推廣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經驗的通知》。現建議全國進一步加大推廣浙江農村垃圾分類的金華經驗,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發展。

    一、垃圾分類處理的“金華模式”

    1.源頭:二次四分法。即農戶在家進行會爛不會爛的初次分類,保潔員上門收集并在不會爛垃圾中再進行能賣不能賣的二次分類。70%左右會爛的就地堆肥還田,10%15%“能賣的由再生資源公司上門有償回收,只有15%20%左右既不會爛不能賣的垃圾才填埋或焚燒。經測算,金華市每年可減少66萬噸垃圾,節約清運和處理費用約2億元。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科學的誘籠法監測顯示,金華2016年夏季蒼蠅數量減少了六成。

    2.終端:堆肥發酵法。采取集中堆肥發酵的終端處理方法。可堆肥垃圾處置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陽光垃圾堆肥房,一種是機械發酵堆肥站,目前以前者為主。按照行政村人口,采取一村一建”“多村合建”“村企聯建等方式,建設兩格式陽光垃圾堆肥房,并利用生物技術進行有氧發酵,無臭無蠅,堆肥期為2個月。垃圾堆肥后,用于制作有機肥或直接還田增肥,實現資源化利用。

    3.運維:一體化管理法。就是由農辦牽頭,構建縣(市、區)、鎮(鄉)、村、戶一體化管理體系。各地由農辦總負責,鎮(鄉)成立保潔服務站;村兩委班子劃分責任片區、黨員干部聯系農戶,實行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建立村日自查、鄉鎮月查、農辦季抽查、縣(市、區)年度考核環環相扣的督查體系;建立村民自治自律制度,門前三包、衛生費收繳等寫入村規民約;建立評比激勵制度,開展潔凈庭院、美麗家庭等評比,激勵先進,張貼垃圾分類紅黑榜,鞭策后進。采取財政直補、社會參與、以獎代補多元化資金籌措,由市(縣)財政一次性補助每個行政村10萬元,用于太陽能垃圾處理堆肥房建設;配套設施人均2060元補助;運維費用每人每年約84元。各村增設共建美麗家園維護基金,每人每年上交1030元,商戶每年200500元,解決資金保障問題。

    二、垃圾分類處理的“金華經驗”

    從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作出生態省建設和“千村示范 萬村整治決策部署,到近年來的美麗鄉村建設、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邊三化等重點工作,浙江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任接著一任干,把垃圾分類處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由點到面,實現普遍推廣。

      經驗一: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保障

    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涉及全民習慣養成的大工程,必須堅持智從群眾中來、事落群眾中去,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惠及群眾。首先,形成全民知曉、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如利用農民大講堂、農村大戲臺、村廣播站等宣傳普及垃圾分類常識。針對農村熟人社會特點,設立“笑臉墻”“紅黃榜”,定期評比、張榜公示農戶源頭分類情況;健全農戶“門前三包”制度,實施衛生費收繳制度,并納入鄉規民約;聘請村里有威望的老人擔任環境監督員和勸導員,用傳統習俗的力量促進主體作用發揮。其次,完善基層垃圾分類網格化管理。村兩委劃分責任片區、黨員聯系若干農戶,層層落實責任;實行村保潔員考評制度,鄉鎮每月進行評比,給予優秀者一定的獎勵;建立施行垃圾分類可再生資源回收制度,以縣為單位,對分揀出的可回收物實行定點、定時、兜底回收。再次,積極發揮工青團婦等各類組織的助推作用。如工會組織駐村企業開展職工生活垃圾分類競賽活動;婦聯開展“好姐妹宣講團”“垃圾分類巾幗先行”“攜手垃圾分類、共創美麗家庭”等活動;共青團開展“讓垃圾分開旅行”“家園風景秀”等活動;教育部門在中小學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教育,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等,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

    經驗二:始終堅持多效共贏的目標導向是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動力源泉

    從改善農村環境而言,可有效減少堆放、轉運、填埋、焚燒等環節造成的二次污染。經過治理,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垃圾不落地,群眾反映連蒼蠅、蚊子變沒了,臭味沒有了,改變原先“一場大雨、一河垃圾”的現象,農村整體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從提高經濟生態效益而言,各項財政支出下來了。金華農村1噸垃圾的平均清運成本為200元,焚燒、填埋處理成本每噸110元和90元。僅金東區澧浦鎮,2015年就減少化肥使用量300多噸,現實施垃圾分類后,每年可減量垃圾約17萬噸,減少清運和處理費用近1.9億元,垃圾填埋場使用年限可延長5年多;節約的資金用于垃圾分類獎勵補助支出還有節余。同時通過就地陽光房輔助堆肥,年產有機肥約11萬噸,節約化肥支出近1.32億元,改善了因化肥使用過度帶來的土壤板結、土質酸化,提升土地肥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發展旅游經濟而言,有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金華市2015年開辟12條美麗鄉村風景線,武義縣溫泉小鎮”“畬鄉古鎮”“田園美鎮”“桃園福鎮風景線;義烏市尚陽村、缸窯村,金東區金東綠道連接線的嶺五蒲塘白溪等休閑觀光旅游線;東陽市盧宅、李宅、蔡宅古建筑旅游文化線;永康市后吳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觀體驗旅游線等,美麗環境給農戶帶來了真正的實惠和富裕,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錘煉干部隊伍而言,鎮村干部三天兩頭跑農戶,苦口婆心抓宣傳發動、督促檢查,與農民談心交心講垃圾分類,提高了各級干部做群眾工作的本領,轉變了工作作風,密切了干群關系。如婺城區竹馬鄉向家源村黨支部書記姜寶釵,一次上門群眾不理,二次上門群眾罵她,三次上門群眾打她,但她仍然堅持上門做工作。垃圾分類做好了以后,村子的環境變美了,得到了群眾的點贊,她在群眾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干群關系也更融洽了。

    經驗三: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原則是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技術關鍵  

    近年來,浙江先后出臺《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的實施意見》,對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出了要求,同時編制完成《浙江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和《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五年行動規劃》,出臺《浙江省餐廚垃圾管理辦法》。金華市緊緊圍繞水岸同治、標本兼治的要求,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原則,選擇處理技術與模式。如機器成肥的選擇,500多個村莊試點微生物發酵資源化快速成肥等。

    經驗四:始終堅持“戶分—村收—鎮處理”處理路徑是破解垃圾圍城難題的重要途徑

    浙江省自開始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垃圾實行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給農村垃圾找到了出路。但10多年的實踐后,該模式給城市垃圾處理增加了空前壓力。2013年以來,金華市通過垃圾分類處理,至少有30%的垃圾被回收利用,30%的垃圾被做成了肥料。在減少垃圾量的同時,將垃圾處理的終端解決在鄉鎮一級,實行鎮鄉處理,不往城市輸送,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城困局。

    三、在全國推廣浙江農村垃圾分類處理“金華經驗”的幾點建議

    浙江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經驗值得普及推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1.進一步加大全國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強住建部《關于推廣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經驗的通知》的貫徹落實。在我國10多年的試點實踐和國際先進垃圾分類處置工作基礎上,各省確定一種或幾種適合的垃圾分類處置工藝路線和技術標準,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宜粗不宜細,以便于推廣和操作。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可以學習金華做法。即農戶對會爛”“不會爛進行初次分類,分揀員再對不會爛的垃圾中進行可賣錢”“不可賣錢進行二次分類的二級四分法。各地市可以結合實際自由選擇最佳方法進行實施,切忌一刀切。各省適時出臺城鄉環衛和垃圾資源利用規劃,并將資源化利用、危險固廢處置設施等納入城鄉垃圾處理專項規劃,同時出臺配套政策,做到注重實效、有的放矢。

    2.進一步完善處置體系建設。垃圾處理的根本任務是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首要任務就是要做到源頭減量化。一是制定分類垃圾處置政策,制定垃圾分類細化標準,規劃處置設施,把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配套設施列入區域規劃的內容,推動配套設施與城建主體的同步建設,建立系統科學的分類處置體系。二是明確分類垃圾收運標準,推行凈菜進城、限制過度包裝、限塑令等政策。三是加強對電池、電子產品、制藥廢棄物等危險固廢的分類處置監管,明確資源回收利用處置的責任部門,建立配套的政策規范。

    3.進一步推動市場化進程發展。一是引入市場機制形成產業支撐。推動環衛的市場化,引導社會各方參與垃圾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全過程,使垃圾分類資源化成為一種有價值、有回報的產業。如對廢塑料、廢紙等規劃堆放場地,支持物流運輸。二是制定優惠政策。給予經營特許權、稅費優惠、電價補貼、行政劃撥用地等方面的傾斜政策,扶持和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垃圾產業。如對處理舊沙發、席夢思、淋浴房、破床等,對處理玻璃、建筑垃圾等,對處理鋰電池、可充電電池、紐扣電池等,對處理汽車、家電等,明確處理部門和處理方式,并進行分類補貼。

        4.進一步推進全民參與。垃圾減量化,分類是源頭,而分類的關鍵是牢牢抓好戶分的環節,必須全民參與。一是抓好普及宣傳,利用各種宣傳渠道,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普及垃圾分類常識。如教育部門把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德育課和實踐課,每個學期組織評價;民政部門牽頭做好社區普及。婦聯普及家庭主婦垃圾分類知識等。二是抓好示范先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先做,重點社區、模范企業通過示范創建,逐步推進。三是抓好農村主戰場,對農村垃圾分類的方式方法進行普及,對分類垃圾的處理技術進行指導,對垃圾分類的清運進行監管,對垃圾分類資金進行支持和監管。


來源:金華新聞網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亚洲2021AV天堂国内精品久久久 |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一线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性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