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通知》,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季度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通報中,廈門市獲得第一,深圳市獲得了46個重點城市中總分排名第二。
通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46個重點城市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其中,深圳單項得分排名第一的項目有:體制機制建設、分類作業、宣傳工作;單項得分前兩名的項目有:設施建設、教育工作、公共機構。
此次考核分為體制機制建設、示范片區建設、設施建設、分類作業、組織動員、教育工作、公共機構以及宣傳工作等八項內容。深圳作為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始終堅持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雙軌戰略,運用大分流細分類的推進策略,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創新之路。
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深圳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隨后,各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機構也相繼成立。近年來,深圳在垃圾分類管理領域先后出臺1個政府規章、3個地方標準和7個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范標準體系。2017年6月3日,深圳發布全國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破局之力。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深圳現已建立起一個“源頭充分減量、前端分流分類、中段干濕分離、末端綜合利用”的“大分流、細分類”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對產生量大、產生源相對集中、處理技術和工藝,都相對成熟穩定的綠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廚垃圾實行大類別專項分流處理;根據家庭生活垃圾的性質和回收利用情況,要求居民對玻璃、金屬、塑料、紙張和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舊織物、年花年桔進行分類。據統計,深圳全市2017年日均分流分類處理生活垃圾1985噸。
為將居民知曉率轉化為行動力,深圳進行了一系列探索。2015年起,將每周六定為“資源回收日”,在全市3478個住宅小區和城中村配備了5913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形成了住宅區垃圾分類1.0版本。今年上半年開始,深圳創新探索,通過建立集中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安排志愿者定時定點督導,使小區居民的參與率和準確率達到80%以上,形成了“樓層撤桶+定時定點督導”的住宅區垃圾分類2.0版本。目前該模式正向全市推廣。今年初,生活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蒲公英計劃正式啟動,通過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課堂,招募志愿講師,規范培訓課件,實現垃圾分類公眾教育的規模化和常態化。
|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 亚洲国产有限公司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