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以上,其中的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同時清運和堆放工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沙飛揚等問題又加重了環境污染。另據資料顯示,經對磚混結構、全現澆混凝土結構等建筑類型的施工材料統計分析,每1萬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中,會產生500~600噸建筑垃圾。按此推算,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超過4000萬噸。由此可見,城市建筑垃圾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衛生質量,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已成為一個社會關心、媒體關注,對政府部門壓力較大的社會問題。
一建筑垃圾的組成及分類
建筑垃圾大多為固體廢棄物,雖然不同結構類型建筑所產生的建筑垃圾組成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基本組成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渣土、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金屬、竹木材、廢棄的裝飾材料,以及各種包裝材料和其他廢棄物等。按建筑垃圾的來源可進行如下分類。
1.土地開挖:分為表層土和深層土。前者可用于種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2.道路開挖:分為混凝土道路開挖和瀝青道路開挖。
3.舊的建筑物拆除:分為磚和石頭、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漿、鋼鐵和非金屬等幾類。
4.建筑工地垃圾:剩余混凝土、建筑碎料(即鑿除、抹灰等產生的舊混凝土)、砂漿等礦物材料,木材、金屬、紙和其他廢料。
二目前存在的建筑垃圾問題
首先,建筑垃圾分類收集的程度不高,絕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難度。
其次,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全國每年產生的4000多萬噸建筑垃圾,需幾萬人去分揀,由于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差,工人待遇低,專業分揀的人員又很少,所以大多數可以回收的資源被白白浪費掉了。
第三,我國建筑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落后,缺乏新技術、新工藝開發能力,設備落后。垃圾處理多采用簡單填埋和焚燒,既污染環境又危害人們健康。有些城市甚至不做任何處理,導致環境問題更為嚴峻。
第四,建筑垃圾處理投資少,法規不健全,建筑工人環境意識不高。
第五,施工工藝、施工技術落后,大量的手工操作,是產生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
三建筑垃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建筑垃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具有廣泛性、模糊性和滯后性的特點。廣泛性是客觀的,但其模糊性和滯后性就會降低人們對它的重視,造成生態地質環境的污染,嚴重損害城市環境衛生,惡化居住生活條件,阻礙城市健康發展。因此建筑垃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建筑垃圾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質量
建筑垃圾以固體非可燃性物質為主,在處理上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垃圾。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廠家或行業來對其進行處理,許多城市建筑垃圾未經處理就被轉移到郊區堆放。隨著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點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場的面積也在逐漸擴大。垃圾與人爭地的現象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大多數郊區垃圾堆放場多以露天堆放為主,經歷長期的日曬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質(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和瀝青等釋放出的多環芳烴構化物質)通過垃圾滲濾液滲入土壤中,從而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如過濾、吸附、沉淀,或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區土壤的污染,從而降低了土壤質量。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種種外力作用下,較小的碎石塊也會進入附近的土壤,改變土壤的物質組成,破壞土壤的結構,降低土壤的生產力。另外城市建筑垃圾中重金屬的含量較高,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其將發生化學反應,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這將使作物中重金屬含量提高。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凈能力,也很難通過稀釋擴散辦法減輕其污染程度,必須采取耗資巨大的改造土壤的辦法來解決。
2.影響空氣質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過程中,在溫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機物質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氣體;一些腐敗的垃圾散發出陣陣腥臭味,垃圾中的細菌、粉塵隨風飄散,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燒過程中又會產生有毒的致癌物質,造成對空氣的二次污染。
3.對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發酵和雨水的淋溶、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滲濾出的污水——滲濾液或淋濾液,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垃圾堆放場對地表水體的污染途徑主要有:垃圾在搬運過程中散落在堆放場附近的水塘、水溝中;垃圾堆放場淋濾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體中;垃圾堆放場中淋濾液在土層中會滲到附近地表水體中。垃圾堆放場對地下水的影響則主要是垃圾污染隨淋濾液滲入含水層,其次由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滲入補給含水層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滲濾液內不僅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而且還含有大量金屬和非金屬污染物,水質成分很復雜。一旦飲用這種受污染的水,將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4.破壞市容,惡化市區環境衛生
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間大,堆放雜亂無章,與城市整體現象極不協調。城市內部空間有限,城市綠地往往成為城市建筑垃圾的臨時集散地。眾多城市綠地都不同程度地混雜有建筑碎塊。可以說城市建筑垃圾已成為損害城市綠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和間接破壞者。工程建設過程中未能及時轉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為城市的衛生死角。近幾年一些城市在推行生活垃圾袋裝化制度,但由于建筑垃圾堆或其遺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這一制度的推廣普及。它的存在成為生活垃圾散亂堆放的直接誘因,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進行適當的處理,一旦遇雨天,臟水污物四溢,惡臭難聞,并且往往成為細菌的滋生地。
5.安全隱患
大多數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選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隨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隱患。施工場地附近多成為建筑垃圾的臨時堆放場所,由于只圖施工方便和缺乏應有的防護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建筑垃圾堆出現崩塌,阻礙道路甚至沖向其他建筑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郊區,坑塘溝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選堆放地,這不僅降低了對水體的調蓄能力,也將導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四、治理城市建筑垃圾的措施
消除城市建筑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應著重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實行建筑垃圾減量化,即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減少垃圾的數量,使得建筑垃圾的排放在總量上得到控制。其次,是搞好建筑垃圾的開發和利用。第三,實行建筑垃圾資源化,即將建筑垃圾的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使資源得以重復利用。
1.建筑垃圾的減量化
第一,加強建筑施工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減少因施工質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費及垃圾大量產生。在目前城市的各個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員大多數以民工為主,他們普遍素質較低,施工技術水平也較低,這對現場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現場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施工質量,將可以有效地減少垃圾的產生。在一些新建工地產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質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費。施工技術人員應該盡可能的應用總結出來的辦法,把施工質量隱患防范于未然。
第二,加強施工現場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在施工現場上的許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員注意就可以大大減少它的產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漿、混凝土、三分頭磚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場清,多余材料及時回收再利用,不僅利于環境保護,還可以減少材料浪費,節約費用。
第三,推廣新的施工技術,避免建筑材料在運輸、儲存、安裝時的損傷和破壞所導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結構的施工精度,避免鑿除或修補而產生的垃圾。現在有很多建筑的結構是現場澆筑的,但精度常常不夠,達不到橫平豎直的要求,結果在粉刷之前還要對局部構件做鑿除和修補處理;避免不必要的建筑產品包裝。
第四,優化建筑設計。眾所周知,我國存在許多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三邊0工程。這種工程即使質量不成問題,也必然會造成更多的建筑垃圾。在減少建筑垃圾方面,建筑設計方案中要考慮的問題有:建筑物應有較長的使用壽命;采用可以少產生建筑垃圾的結構設計;選用少產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應考慮到建筑物將來維修和改造時便于進行,且建筑垃圾較少;應考慮建筑物在將來拆除時建筑材料和構件的再生問題。
2.建筑垃圾的開發和利用
建筑垃圾中廢混凝土塊在處理工廠中,去除混入混凝土塊中的砂等,采用破碎機械破碎,用篩子區分粒徑大小,就能作為再生骨料或再生碎石使用;施工中散落的濕砂漿、混凝土,可通過沖洗將其還原為水泥漿、石子和砂進行回收,英國已經開發了專門用來回收濕潤砂漿和混凝土的沖洗機器;建設工程中的廢木材,除了作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過木材破碎機,弄成碎屑可作為造紙原料或作為燃料使用;廢金屬、鋼料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后,可再加工制成各種規格的鋼材。
用建筑垃圾加固軟土地基。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起吊機械將短柱形的重夯提升到一定高度,使之自由落下夯擊原地基,在夯擊坑中填充建筑垃圾(粒徑為4-6厘米)進行夯實,以使建筑垃圾能托住重夯,這樣建筑垃圾即在地基內形成一個堅實的短柱,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地基的承載能力,降低了地基的壓縮性。這種方法不僅使城區改造中拆除的大量建筑垃圾變廢為寶,降低了工程造價,保護了環境,且經實踐證明切實可行,能夠滿足房屋結構的設計要求。
美國愛達荷州有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它用回收的廢物建造了一幢330平方米能夠利用太陽能的住宅。這幢房屋的墻壁是用回收的輪胎和鋁合金廢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鋼料是從建筑工地上回收來的,所用的板材為鋸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舊報紙、紙板箱則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并作為墻面的絕緣體,使房屋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這種新型住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榮獲了美國住宅營造商協會頒發的“住宅風格獎”,而且被正式命名為“資源保護屋”。日本最近研究開發出了垃圾復合發電技術和塊狀垃圾發電技術。塊狀垃圾發電是將回收的建筑垃圾除去金屬和砂土,加入熟石灰等,制成圓形的塊狀,供專用的垃圾發電爐使用。這種塊狀垃圾平均每公斤產生的熱量為普通標準煤的一半。3.建筑垃圾的資源化
發達國家已經和正在積極探索如何將垃圾變為一種新的資源,以至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據美國新興技術預測委員會和日本科技廳的有關專家預測:在未來30年間,全球的能源、環境、農業、食品、信息技術、制造業和醫學領域,將出現“十大新興技術”。其中有關“垃圾處理”的新興技術被排在第二位。日本為了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把建筑垃圾視為“建筑副產品”,十分重視將其作為可再生資源而重新開發利用。美國政府制定的《超級基金法》規定:“任何生產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卸”。而我國的建筑垃圾再利用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不屑一顧地把它歸于只能用于路基等低級要求的低檔材料。我國全國人大于1995年11月通過了《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要求產生垃圾的部門必須交納垃圾處理費。這是從我國國情和技術條件考慮,在現階段采取的一種限制垃圾大量產生和排放的有效措施,但我們應該看到,這種收費辦法并不能從根本上堵住垃圾大量產生的源頭。因此為了促進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有必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科研工作
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基礎,沒有合適的技術方案,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就無從談起。盡管國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術被認為是成熟的,但這恰恰是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所以,在國內尚沒有大力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的時候,就應該首先花大力氣進行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應集中于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場化措施上。
(2)建立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一個復雜的廢物循環利用過程。在此過程中,須同時處理好兩個重要的環節,一是建筑垃圾的分類回收,二是回收后的再利用。這兩大環節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進行分類回收也就無法利用,分類回收后不進行相應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類的意義,同樣也不能進行資源化。國內有一些城市也曾經試行過建筑垃圾分類回收,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同時也因沒有解決好分類收集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問題,因此,最終沒有很好地堅持下去。在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方面,應禁止填埋還可以再利用的建筑垃圾,有義務的單位必須設置相應的設備或者委托第三方來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強調產生垃圾的單位首先自己要有解決資源化利用的條件,或支付較高的處置費用委托其他單位幫助處置。凡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出的材料和產品,國家應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
(3)制定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
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是一項政府行為,不少發達國家均采取了相應的對策。比如,歐共體的FAST規劃,把資源的再生利用與信息、生物技術和就業并列為四大課題之一。前蘇聯也完成了“完善在國民經濟中利用再生資源”的立法。日本在垃圾資源回收方面也居于領先地位,町田市成立了一個廢物再利用文化中心,把廢物回收、資源再生利用提高到民族新文化的高度。中國目前相關的法律及對策還很不健全,因此中國各級政府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根據本國國情,制定出一套從建筑垃圾的產生、收集、清運到分類、利用的相關法律和優惠政策,來引導和約束建筑企業行為。在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的管理上,應由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與實施意見,政府辦公會可協調其他相關部門如交通、財政、物價、工商、稅務等部門分工協作,形成制度,這樣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宣傳教育工作
要讓與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建筑垃圾是一種可再利用的資源,同時提高建筑工人的環保意識,并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最新技術和工藝方法介紹給大家。
(5)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的監督執法工作一旦頒布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法律,就應該通過嚴格的監督執法來使法律得到確實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總之,在人多地少、資源短缺及建筑垃圾污染日益制約著城市生存與發展的今天,只有搞好建筑垃圾的開發和利用,加強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措施,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生態經濟系統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王玉慶.都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2001(6):4-5
2黃宗益,李興華.日本對建筑工程副產物和建筑垃圾的處理.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2(4):24-25
3李俊峰,時麗.我國城市垃圾管理基本思路.宏觀經濟研究,2000(4):39-40
4王宗平,陶濤,金儒霖.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研究進展.環境科學研究進展,1999(3):32-39
5黃敬敏.淺論城市垃圾衛生填埋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水文地質工程,1988(4):18
6馮東方.中國城市環境現狀及主要城市環境管理措施.城市發展研究,2001(4):52-53
7陸凱安.利用建筑垃圾減少環境污染.北京節能,1999(3):39-40
8徐文龍,徐海云.我國城市垃圾處理及資源化技術現狀與展望.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8(3):27-32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 久久成人免费精品二区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