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場和污泥轉運過程中所采取的惡臭削減措施,主要包括原位惡臭控制技術和異位捕集去除技術等。雖然通過主動抽吸后,利用化學洗滌、生物濾床、物理吸附、化學燃燒法等異位處理,具有處理效率高的優點,但由于其存在捕集難、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等因素限制,很難用于無組織排放的惡臭控制。EM除臭劑則具有無二次污染、成本低等優點,可廣泛用于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或污泥轉運環節的惡臭原位控制或應急控制。
1 EM菌除臭機理
EM菌是一種由酵母菌、放線菌、光合菌、藻類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經培養而成的混合微生物制劑。EM菌群中既含有降解性細菌,又有合成性細菌,即有厭氧菌、兼氧菌,以及好氧菌。EM除臭劑中各類微生物都各自發揮著重要作用,核心作用是光合細菌和嗜酸性乳桿菌為主導,其合成能力支撐著其他微生物的活動[1],同時也利用其他微生物產生的物質,形成共生關系,保證EM菌群狀態穩定,功能齊全。
從生化角度而言,EM除臭劑噴灑到生活垃圾后,其發生的變化過程也是一種有機垃圾堆肥化的過程。但它與傳統的堆肥存在原則性區別:傳統的堆肥處理技術,只是把垃圾中的可堆肥中的有機質進行堆肥,屬于氧化分解體系,是利用自然的微生物將有機物進行氧化分解,其分解速度慢,并且產生各種惡臭氣體;EM除臭劑群處理垃圾是發酵分解過程,在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甲烷氣體等物質對人類有害,是污染源,但它們卻是EM除臭劑有效微生物群的營養物質,它們通過新陳代謝作用,化害為利,生成有益的有機營養,放出氧氣,消除了惡臭產生的物質基礎。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分类在看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