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師生調研白云區垃圾分類兩學子接受電臺采訪談環保
5月22日,文化與傳播學院38名學生在輔導員王彤的帶領下,赴廣州市白云區開展垃圾分類專題調研,實地走訪環保驛站、資源集運中心及大件家具處理中心,深入了解智能化垃圾分類流程。活動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張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繆幸辰接受廣州廣播電視臺采訪,分別就“新媒體助力環保宣傳”和“校園垃圾分類智能化升級”建言獻策,展現文傳學子的專業思考與社會擔當。
該活動為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舉辦的“城”就美好生活——2025城市管理開放體驗日之垃圾分類研學活動。行程首站,同學們赴白云區楊村園環保驛站,參觀綜合性環衛樞紐,了解再生資源分類回收流程,加深垃圾分類認知,感受智能化操作以夯實“變廢為寶”理念;次站前往京溪街資源集運中心,了解其“互聯網 + 廢棄物全品類回收 + 大數據分析”模式及分揀流程;末站至白云區大件家具處理中心,參觀展館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了解資源化利用與智慧管理,并觀摩全自動一體化處理及再加工出料全過程。
工作人員介紹垃圾分類智能化流程活動間隙,張揚與繆幸辰兩位同學接受了廣州廣播電視臺記者的現場采訪,就活動中的所見所感及校內環保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張揚同學表示,此次活動中楊村園環保驛站的智能化操作演示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并希望對其進行更多地推廣傳播,“作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我們可以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讓更多市民了解垃圾分類智能化的優勢與意義,從而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實際行動中來,共同為城市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張揚同學接受采訪繆幸辰同學則將關注點聚焦于校內垃圾分類的措施安排。她認為,學校在推動環保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白云區在垃圾分類智能化措施上的探索與實踐,為學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學校可以參考并學習白云區的先進做法,引入更多智能化設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優化校內垃圾分類的流程與機制。”
繆幸辰同學接受采訪
合影留念此次白云區環保調研行,通過實地走訪與深入了解,提供了一個全面認識白云區垃圾處理與資源回收工作的機會,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深刻理解綠色發展重要性,將進一步運用所學的新媒體技能,傳播環保理念,為垃圾分類和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END】
文案|梁熙媛拍攝|張 揚 成廣聚排版|黃嘉熙 何詩琪初審|宋 湘 李 玟復審|王 彤終審|馮 鈿